回顧近20 多年,主流資訊架構幾度更迭,從Client-Server、Web 到云端運算,近年風潮再轉向邊緣運算,帶給產業界更大想像空間;研華亦認為邊緣運算市場深具潛力,于是致力推動「邊緣智能」(Edge Intelligence;Ei)解決方案,歷經多年發展,如今不僅囊括從Edge、Server 到Cloud 的軟硬整合架構,且納入容器化/微服務化開發環境,加上匯聚豐富I.App (Industrial App)的WISE-Marketplace 物聯云市場,讓產業用戶、DFSI 系統整合商、軟硬體開發商都能滿足所需,形成偌大生態圈。
以生態系共創力量,催生大量隨插即用 I.App 資源
「研華的Ei 是期許可改寫AIoT 世界的Dream Model」,研華資深經理陳偉杰強調,Ei 解決方案不單有硬體,更富含軟硬整合、完整生態系等利基,并向「i 型模式」看齊(如iPhone、íWatch 等),使生態圈成員能輕易開發、部署、管理或使用各種場域垂直應用,快速實現技術應用或商務模式上的創新突破。
陳偉杰形容,打造I.App 工業應用的過程如同買房,過去用戶買進毛胚屋后,還需自行配置管線、裝潢、建立對外聯系管道,意即不論感測資料的收集、SDK/API 的準備、邊緣裝置的部署、I.App 的開發、云端介面的打通,樣樣自己來,需要耗費可觀研發資源,甚至許多用戶根本不具這般資源。反觀Ei 無論針對周邊設備部署、資料串接、云端連結、執行AI 模型…等通通準備妥當,進而提供「物業管理」(針對裝置、資料和安全的管理機制)、「周邊生活機能」(WISE- Marketplace 提供I.App或Utilities 下載、且隨插即用);足見Ei 不只賣房子,更像是賣生活圈,解決各類AIoT 住戶的種種痛點。
從縱向角度來看 Ei 方案,從端到云的價值鏈上存在三大要角,包含 Ei-Edge、Ei-Server 及 WISE-Marketplace。其中Ei-Edge已整合豐富的周邊資料擷取介面,用戶若想串接預設范圍外的資料源,可利用EdgeX API 輕易將之接入;此外Ei-Edge 提供AWS、Azure、AliCloud 等云端介接功能,并支援Docker Container、K3s 的部署與管理。
Ei-Server 肩負承上啟下、串聯云地任務,集中管理場域內所有裝置、應用程式或微服務,亦針對 K8s/K3s 叢集提供負載均衡、橫向擴展及無縫更新等管理機能。 WISE-Marketplace 提供Ei 登陸頁面,內含相關產品資訊、技術文件等重要素材,此外不論針對I.App 或微服務、容器化或非容器化、自行開發或第三方套件,皆備有對應上架機制,也搭配提供論壇、認證機制來輔導產業用戶、DFSI、周邊設備商或I.App 開發者等目標客群,確保I.App 的上架、采購與使用流程一切順暢,亦確保所有I.App或Utilities 彼此整合無虞。

Ei 軟體整合架構圖